半身心肺復蘇模擬人執(zhí)行標準:美國心臟學會(AHA)2010國際心肺復蘇(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標準
主要功能:
模擬標準氣道開放顯示。
人工手拉胸外按壓顯示報警:
1. 按壓位置正確、錯誤的指示燈及錯誤的報警。
2. 按壓強度正確(5~6cm區(qū)域)、錯誤(<5cm<區(qū)域)的顯示分別由指示(黃、綠、紅)指示燈移動的動態(tài)反饋顯示CPR按壓深度及錯誤的報警提示。
人工口對口呼吸(吹氣)顯示報警:
1. 吹入的潮氣量≤500ml~600ml≤的顯示由指示(黃、綠、紅)指示燈移動的動態(tài)反饋顯示吹氣量度及錯誤的報警提示。
2. 吹入的潮氣量過快或超大,造成氣體進入胃部指示燈顯示及報警。
按壓與人工呼吸比:30:2(單人或雙人)
操作周期:按壓與人工吹氣30:2五個循環(huán)周期CPR操作。
操作頻率:新國際標準:100次/分。
檢查瞳孔反應:模擬瞳孔由一只散大與一只縮小的比較認識。
電源狀態(tài):采用220V電源,經過穩(wěn)壓器穩(wěn)壓輸出電源6V。
材料特點:
面皮膚、勁皮膚、胸皮膚、頭發(fā),采用進口熱塑彈性體混合膠材料,由不銹鋼模具、經注塑機高溫注壓而成,具有解剖標志準確、手感真實、膚色統(tǒng)一、形態(tài)逼真、外形美觀、經久耐用、消毒清洗不變形、拆裝更換方便等特點,其材料達到國外同等水平。
標準套配置:
膚色半身人體模型一具;
顯示器一臺;
豪華手拉式人體硬塑箱一只;
屏障面膜(50張/盒)一盒;
可換肺囊裝置四套;
可換面皮一只;
保修卡、合格證;
使用手冊一本。
2010國際新操作指南光盤1盤;
2010版心肺復蘇模擬人標準
1、由于心臟驟停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短時間的癲癇發(fā)作或瀕死喘息,并導致可能的施救者無法分辨,調度員應
經過培訓以識別心臟驟停的表現(xiàn),從而提高對心臟驟停的識別能力。
2、調度員應指示未經培訓的非施救者為心臟驟停的成人進行單純胸外按壓心肺復蘇。
3、已對醫(yī)務人員確認成人患者無反應且沒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僅僅是喘息)之后立即識別并啟動急
救系統(tǒng)的建議進行改進。醫(yī)務人員在檢查反應時應該快速檢查是否沒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無呼吸或
僅僅是喘息)。然后,該人員會啟動急救系統(tǒng)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員尋找)。醫(yī)務人員檢查脈搏的時間
不應超過10秒,如果10秒內沒有明確觸摸到脈搏,應開始心肺復蘇并使用AED(如果有的話)。
4、已從流程中去除“看、聽和感覺呼吸”。
5、進一步強調進行的心肺復蘇(包括以足夠的速率和幅度進行按壓,每次按壓后胸廓回彈,盡
可能減少按壓中斷并避免過度通氣)。
6、通常不建議在通氣過程中采用環(huán)狀軟骨加壓。
7、施救者應在進行人工呼吸之前開始胸外按壓(C-A-B而不是A-B-C)。通過從30次按壓而不是2次通氣開始
心肺復蘇,可以縮短開始次按壓的延誤時間。
8、按壓速率從每分鐘大約100次修改為每分鐘至少100次。
9、成人的按壓幅度略有增加,從以前建議的大約4至5厘米增加到至少約5厘米。
10、繼續(xù)強調需要縮短從后一次按壓到給予電擊之間的時間,以及給予電擊到電擊后立即恢復按壓之間的
時間。
11、進一步強調通過團隊形式給予心肺復蘇。
聯(lián)系我時,請說是在黃頁88網阿拉善盟醫(yī)藥教學器材欄目上看到的,謝謝!